
職業發展 你需要一些目標管理
前一陣子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王健林的“小目標”刷屏了。
周末做的時間管理的在線分享,有人說閑暇的時間很多,不知道該做點什么。還有人問任務的優先級,應該怎么處理。
上周給一個讀者做咨詢,對方面臨著職業轉換,跳槽、進修、還是其他方向,同時想兼顧家庭,想做的事情太多了,事業、家庭、成就感都想要,該如何選擇。
目標,目標,目標。
目標左右著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選擇,它的影響力,比我們想象中的或者直接感受到的,實際上還要大。
但我們常常會陷入兩種極端: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還有一部分人什么都想要。
我們為什么需要目標?
職業發展上有個術語,叫做“前后年效應”,指的是:前年做的選擇,決定了你當下在做的事情,而你當下做的事情,要到后年才會看到效應。
其實不僅職業發展,拓展到生活中的選擇也是一樣。外在環境那么多選擇,學一門外語還是學一樣樂器,優先發展事業還是更多撲在家庭上,同樣的時間精力,選擇分配在哪個方面,其中的優先級要如何決定,時間最終會看得見。
這就是為什么那天分享的時候我提到的,沒有目標管理就沒有時間管理的需求。
有目標/沒有目標,意味著你當下的選擇,和下一步的行動會有所不同。
另外,職業發展如果對自己沒有正確的了解,又沒有一個大致的職業發展方向,外在的一個隨機因素,比如別人的一句話,很容易就能夠在每一個做選擇的拐點影響你,從此改變了你的人生道路。(比如有多少人大學的專業就是因為父母同事/朋友的一句話就這樣定下來了的……)
有目標/沒有目標,意味著你的職業道路,甚至人生道路,都會有所不同。
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目標?
翻看我去年年初制定新年計劃,除了兩門外語,還有學習銷售、財務、設計方面的內容,但實際上我本職工作并不是做這些的。強烈的危機感總讓我覺得,今后職業發展,這些好像都需要。
那這種情況,我算不算是有目標?
既算也不算。
這種大類的目標,看上去是有了,但是能提供方向和選擇的意義很局限。什么都要接觸,拼命補所有的技能短板,犧牲的是效率。
就像和我咨詢的那位讀者,因為面臨多個選擇,不得不在多個方面同時做準備,時間被分割成很多部分,半小時學這,半小時練那,進展得緩慢不說,自己心里也會覺得焦慮。
具象的目標可以幫助圈定一個大致的范圍,發展與之相關的技能,更加專注有針對性,見效會更顯著。
所以有效的目標,是能夠幫助做出選擇,同時指引著下一步行動的。
怎樣找到目標并拆解成階段性目標?
如果你的目標感比較模糊,有如下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框架可以幫助具化:
了解自己,變換不同的時間條件,嘗試回答以下問題:
掃描過去的時間環境:
自己對什么感興趣?
做什么比較擅長/優勢是什么?
非緊急情況下,工作的時候會優先做哪一部分?
生活中很累的話,還想要去做的事情是什么?
檢驗當下的狀態:
現在是否在做擅長的事情?
已有的過去的經驗,在未來能夠去到哪一個方向?
自己的優勢是否能結合利用上?
基于以上的一些答案,思考未來:
3-5年之后,你希望自己在做什么?
設想那個時候回頭看,你現在做的事情/生活,會是自己想要的嗎?
那個時候你很有可能因為什么樣的事情沒做,而感到后悔?
這些問題是了解自己的基礎,你起碼得知道你做什么比較感興趣吧。如果沒有,好好回想,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有意識地觀察自己。
(如果你說自己的興趣就是宅著刷劇,也可以啊,那可以把目標定為刷遍豆瓣上所有8.0以上的電影電視劇……)
除了興趣,在職場上發展,更多的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要補齊所有的短板。前文說了,那樣做的話犧牲的會是效率。
就像那天有還沒畢業的同學問我,自己想去做市場相關的工作,但是覺得自己不夠適合,因為不夠外向活潑,不夠圓滑,人際關系很難游刃有余。
我的回答是,面試的時候,面試官首先考慮的是你的長處和優勢是什么?之后才會考慮你的短板是否會威脅到你在這個職位上的發展。每個面試者都有不同的短板和制約,哪一個能夠滿足現在的職位需求?各自在這個職位上的發展potential有多大?
正式工作中,老板在安排任務的時候,也會想著如何利用好每一個人的長處,讓對方做擅長的事情。就像我們team,有擅長創意的,有擅長溝通談判的,有擅長策劃執行的,每個人都各司其職,發展得很好。關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,可以進行Gallop優勢測試。
所以找未來目標的時候,結合興趣、自己的優勢、以及經驗,劃定一個范圍。
具化目標:
如果有大致的目標和方向,接下來要理清并且激發對目標的感受。什么目標,什么時候實現,有什么衡量的指標,感受會是怎么樣的。
尋求長期中期短期目標,列出不同時間段的一些狀態,試著從職位,所做的事情,會擁有什么,有什么樣的貢獻這些方面分別描述,具化目標。
舉個栗子:
我希望在2019年(時間)
成為高級經理(職位)
從事市場管理方面的工作(所做事情)
擁有專業領域的經驗和口碑(達成的事情)
能夠發展生意和下屬(貢獻)
這其實是把未來希望達成的狀態,用可視化方式逐條寫下來了。用這樣的方式把目標具化,越具體越好。(這個例子隨便舉例,其實還不夠具體)
倒推階段性目標需要的技能:
網上曾經流傳過的一個段子:
如果想要生兩個小孩,30歲前生完,小孩相差三歲,那27歲就得生第一個,26歲就得懷孕,想懷孕之前二人世界兩年,那24歲就得結婚。訂婚后,見家長,旅行,準備婚禮要一年,那23歲就得訂婚,訂婚前要拍兩年拖,那21歲就要遇到這人。
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倒推公式,幫助我們理清上一步具化目標之后要采取的行動是什么。
這個公式很簡單:
如果我想在XX年成為XXX(when),我得掌握XX領域的知識/技能(what)。有XX方式能夠幫助我發展/提高這些技能(how)。同時可以尋求XX的幫助(who)。
延續上面的例子:
如果我想在2019年達成上述的目標,我得同時掌握業務和管理的技能。除了看書學習,我還可以注冊一些培訓。我的mentor和精力能夠幫助我解答一些過程中遇到的疑問。
所以這種目標用前文提出的衡量標準看,是可以幫助指引下一步的行動的。
作者介紹:
小A,Top2碩士畢業后以管培生身份加入北京一家500強外企,一年半升職,兩年半帶人。堅持原創兩年,做職場最真實的分享,文章累計四十余萬字。Linkedin專欄作者
作者:小A
來源:小A的職場故事

參加招聘會注意事項
如果您也準備去招聘會去找工作,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。您知道應該如何找工作嗎?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。
1、簡歷是必要要準備的,注意不要字數過多,看簡歷的人最主要看中你的能力。把能夠體現自己能力的經歷寫上,而且記得要多準備幾份簡歷。
2、有的時候企業會要求求職者出示相關資質證書,所以要提前準備招聘會所需的資料或者證件。
3、參加大型招聘會需要合理利用時間,提前了解參加招聘會的企業或者自己心儀的企業。招聘會開始后,就可以直接去找有意愿的企業去投遞簡歷。
4、招聘會切忌忙碌投遞簡歷,要選擇出自己有感興趣或相關的企業,然后和企業工作人員好好的聊一聊。雙方都彼此了解一下,這樣能夠給自己加分。
5、參加招聘會的人很多,所以您自己要注意保管好個人財務。注意手機、錢包等貴重物品,不要攜帶大量現金去參加招聘會。
6、對于您自己投遞了簡歷的企業,招聘會結束后就可以在網上再仔細了解一下企業。如果企業向你發出面試邀請,這也是為了面試提前做好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