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能夠活到100歲 你的生活將變成這樣……
如今,美國有超過7.2萬位百歲老人。在世界范圍內,這個數字很可能達到45萬人。如果按當前的趨勢發展下去,那么到2050年,僅在美國就有超過100萬名百歲老人。根據人口統計學家James Vaupel及其同事的研究,在出生于2007年的美國嬰兒中,有50% 的孩子能活過104歲甚至更長。這項調查結果同樣適用于英國、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和加拿大,而2007出生的日本嬰兒中有50%可以活到令人震驚的107歲。
這一趨勢讓人們開始擔心健康與養老為公共財政帶來的挑戰。這些問題真實存在,并且亟需解決。不過站在更長遠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也同樣重要。如果我們隨隨便便就把長壽與老年問題化上等號,那可大錯特錯了。長壽意味著人這一生的光陰的延長,而非在風燭殘年中茍延殘喘。
我們認為,如果人們活得更長且更健康的話,那么其工作與生活將毫無疑問地被重新設計。當人們更長壽時,其生命弧線也會隨之延展——延長的不僅是人們老年時的蹉跎歲月,還有年輕的日子?,F在有個流行的說法——“70歲是新的60歲”或“40歲是新的30歲”。如果在一段時間內你都沒有明顯老去的痕跡,那么在某種意義上,你已經在享受更多年輕的時光了。
然而變化不限于此。舉個例子,現今人們已然推遲了完成買房、結婚、生子或工作這些“人生基礎大事”的年齡。1962年,50%的美國人在21歲以前結婚,而到了2014年,這一里程碑已經拖延至29歲。
這些變化的背后有諸多因素,其中一個無疑是年輕人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生命的延長。隨著光陰的延長,他們的選擇也變得更有價值。所以,如果你相信自己會活得更久,你的選擇就會變得更有價值,早期成就的吸引力也就沒那么大了。其結果是,原本要在成年來臨之際完成的人生大事正在推遲,人們將會在二十多歲時形成新的行為模式與新的生活階段。
長壽同樣推遲了退休年齡,但這不僅是由于經濟原因。誠然,我們的計算表明,除非人們準備節衣縮食大量存錢,不然如果你現在正處于40代中期,你很可能會工作到70歲出頭;如果你現在剛20歲出頭,那么你很可能需要工作到70歲末甚至80歲出頭。不過,就算人們能夠在經濟上支持65歲退休,但超過三十年的潛在休息狀態對人類的認知能力與情感活力有害。
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味地擴展事業就那么有吸引力。不錯,全職生涯的第二春的確能保證我們享受100年無憂無慮的物質生活,但這種冷酷無情的工作模式難免會消耗寶貴的無形資產,比如生產技能、活力、幸福和友誼等。
這同樣適用于教育。面對漫漫60年的職業生涯,人們在童年、成年早期接受的單一教育將難以為繼。考慮到未來的科技變革,你的技能將很可能變得多余,你所在的行業也會被淘汰。這意味著在未來,人人都將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為自己的技能進行再投資。
如此一來,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很可能演變成含有2個、3個甚至幾個不同職業的多段人生。每個階段都可能有所不同。在某一階段,你可能會著眼于如何取得個人成就與金錢上的成功;在另一階段,你可能致力于更好保持“工作”與“生活”之間的平衡。接下來,你希望在某個階段更充分地發掘和理解人生的諸多選擇,成為自己生命獨立的譜寫者;亦或者,你會在另一個階段努力為社會做貢獻。這些人生階段會跨越方方面面,引領者人們穿梭于不同的城市,并為培養各種技能打下基礎。
不同階段之間的轉換,可以視作人們的“假期”。利用這段時間,人們可以趁機好好休息,調養身體,鞏固人際關系或是培養技能。到那時,這些休息與轉變都將由人們自身決定,以前強加給人們的角色,甚至于公司和產業都將變得過時。
多段式的生活不僅會對你如何管理職業生涯產生深刻變化,甚至將轉變你的生活方式。學著如何面對轉變甚至是欣然迎接轉變,將是日益重要的一個技能。傳統的三段式人生鮮有轉變,但多段式的生活則處處充斥著變化。因此,學習如何培養自我意識、投資更廣泛的人際圈,并樂于接受新思想,將會變得更加重要。
多段式的人生將打破以往“人以群分”的界限,創造出更為多姿多彩的交際圈。這是因為人生階段有各式各樣的排列組合,階段越多就會有更多種排序的可能。
這種多樣性將會終結年齡與階段的緊密聯系。在三段式的生活中,人們會以同樣的年齡從大學畢業,并在同樣的年紀成家立業。他們幾乎同時升任中層管理人員,最終一前一后地相繼退休。當擁有多段式人生之后,你便可以選擇在20歲、40歲甚至是60歲畢業,在30歲、50歲或是70歲成為導演,并選擇在人生的任意階段成為獨立的生產者。
當年齡不再是各階段的決定性因素時,管理者和HR的工作職責也會隨之改變。更重要的是,不同年齡段的人將會彼此互動。由于不同年齡段的人將在一起共事,這將更好地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。如果老年人待在公司里,甚至都有可能變得年輕。
隨著壽命的不斷延長,人們當前的生活結構、職業生涯、教育選擇以及社會規范都將錯位。的確,曾經的三段式人生:全日制教育—連續工作—退休,與我們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息息相關,但并不適用于今日。
如果把衰老視作生命研究中的重中之重,那么我們將錯失長壽的整體意義。長壽并不意味著年老的日子增多,而是活得更長久。在年老的日子里,人們將有更多年輕的歲月。(原玥 |譯 齊菁 |校)
安德魯·斯科特是倫敦商學院經濟學專業教授,牛津大學萬靈學院及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成員。琳達·格拉頓是倫敦商學院管理實踐專業教授,世界經濟論壇成員。
來源:哈佛商業評論 作者:安德魯·斯科特

參加招聘會注意事項
如果您也準備去招聘會去找工作,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。您知道應該如何找工作嗎?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。
1、簡歷是必要要準備的,注意不要字數過多,看簡歷的人最主要看中你的能力。把能夠體現自己能力的經歷寫上,而且記得要多準備幾份簡歷。
2、有的時候企業會要求求職者出示相關資質證書,所以要提前準備招聘會所需的資料或者證件。
3、參加大型招聘會需要合理利用時間,提前了解參加招聘會的企業或者自己心儀的企業。招聘會開始后,就可以直接去找有意愿的企業去投遞簡歷。
4、招聘會切忌忙碌投遞簡歷,要選擇出自己有感興趣或相關的企業,然后和企業工作人員好好的聊一聊。雙方都彼此了解一下,這樣能夠給自己加分。
5、參加招聘會的人很多,所以您自己要注意保管好個人財務。注意手機、錢包等貴重物品,不要攜帶大量現金去參加招聘會。
6、對于您自己投遞了簡歷的企業,招聘會結束后就可以在網上再仔細了解一下企業。如果企業向你發出面試邀請,這也是為了面試提前做好準備。